“中国劳动者的一面旗帜”——陈景世

  [人物简介]陈景世,男,1951年6月出生,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从部队转业到胜利油田,1993年4月1日获得高级技师任职资格,是胜利油田首批汽车修理专业高级技师,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首届山东省首席技师。

  工作40多年来,他依靠自学成才,立足岗位实际,解决技术难题,有60多项革新成果获奖,其中19项获得国家专利,创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另有18篇专业技术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有10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连续12年被评为胜利油田劳动模范,先后荣获胜利油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胜利油田杰出技能人才、胜利油田“首批名师”、连续两届竞聘为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标兵称号、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近70次。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在人民大会堂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03年9月作为工会十四大代表,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作了题为《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争做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汇报,提出了“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新理念。2005年5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工人日报》撰文称陈景世为“中国劳动者的一面旗帜”。

  从一名转业军人,成长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工作40年来,依靠自学成才取得60多项革新成果,其中19项获得国家专利,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透视陈景世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他绝对无愧于“中国劳动者的一面旗帜”这一称号。

  一、 踏踏实实,勤奋学习,坚持自学成才

  2004年6月以前,陈景世在机械制修厂工作,主要负责油田设备的维修和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设计工作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他时常感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十几年间自学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十几门大学本科课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掌握了较深的理论知识。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不断探索、革新,为企业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的诸多难题。先后研制成功了汽油汽车节油装置等,经他改进的卧式深孔镗钻床获胜利油田技改成果一等奖,累计创产值达1000多万元;抽油泵装配流水线累计创产值数百万元;油管接箍和电喷泵综合试压机,当年利润就达20多万元。

  二、勇于探索,面向市场,开发新型产品

  在机修厂期间,他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认识到振兴机修厂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含量高的新型产品。1999年,陈景世同志带领开发部全体人员共同研制开发了油井助抽器等新型产品30多项,为机修厂的发展和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他调到工艺研究所,先后研制开发出了光杆密封配套技术(该项目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抽油杆自润滑耐磨接箍、不动管柱高温高压井口密封装置等多项新产品。针对稠油热采层位连通的井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在注汽过程中连通的井口高温高压蒸汽刺喷造成频繁作业、停抽时间长、注汽成本高这一难题,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压的不动管柱热采井口光杆密封装置。采用该装置不需动力设备,也不用起出油井管柱、拆装井口和移动抽油机,便可实施安全注汽,井口更换盘根时无需排空放压,同时还能起到二级盘根密封和自润滑的作用,得到了使用单位的领导和职工的高度评价。

  三、牢记发展,言传身教,培育新生力量

  在油田发展的道路上,陈景世甘愿做一块铺路石,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更有知识更有力量。2004年11月,管理局党委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胜利陈景世技术攻关小组”,为他实现这一愿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坚持“只有思路创新,才能带动技术创新”的理念,采取开放式讨论、问题井剖析等多项措施,逐步将技术攻关小组打造成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他既是攻关小组的主要成员,又是成员们的师傅。他在把技能知识传授给成员们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成员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遗余力地对成员们进行传帮带,用行动告诉成员们: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为油田发展多作贡献。他通过课题立项攻关,使徒弟们人人身上有课题、有责任、有指标、有方向,有效激发了徒弟们的创新热情。徒弟周宏斌是一名大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好,他结合周宏斌的特点,增加了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制图三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计划,同时根据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产品装配检验、设备维修、现场疑难问题分析等实践内容。在陈景世的悉心指导下,小周先后取得两项局级科研成果,有三项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

  工作中,当很多人慕名前来向陈景世请教的时候,只要是他懂的、他能帮的,不管是本厂职工,还是外厂职工,他都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这么多年来,他已记不起帮助了多少人,也记不清帮助他们解决了多少问题,但是,他只知道自己在不停的把知识往下传……在他的传帮带下,他指导帮助过的许多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有4人考上了技师,有10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有1人获得了油田技术比赛第一名,有2人获得了油田技能大奖,有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4人获得了山东省首席技师,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上,为油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信息来源: 
2011-09-20